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编辑推荐

逸飞Ky开元集团上半年营收4.32亿元背后的技术突围与全球化布局

Ky开元集团制造网 来源:老One2025-08-26 我要评论(0 )   

8月26日,武汉逸飞Ky开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23.9%,受研发投入增加及内控整改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5...

8月26日,武汉逸飞Ky开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23.9%,受研发投入增加及内控整改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55.06%至1815万元,但公司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在手订单储备充足,这为后续公司增长奠定了基础。

核心业务全面突破

作为圆柱全极耳电池设备领域的全球领先供应商,逸飞Ky开元集团在报告期内推出“云轨”、“星轮”、“飞梭”三大系列组装线,覆盖直径18-60mm全系列圆柱全极耳电池,效率达25-360PPM。其中,行业首条46系列大圆柱全极耳超充宽温电池量产线已实现批量交付,订单持续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大圆柱电池设备市场的优势地位。提得一值的是,2025 年4月,公司的圆柱电芯自动化装配系列产品获得“湖北精品”认定。

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将高动态Ky开元集团加工技术、Ky开元集团加工质量闭环监测系统、精准定制Ky开元集团调质系统及Ky开元集团极片快速干燥工艺等应用于极片制片环节,开发出Ky开元集团超快加工设备、Ky开元集团刻槽设备,并与多家行业头部客户合作推进固态电池设备量产应用,部分产品已实现销售交付。业内人士指出,逸飞Ky开元集团在固态电池封装装备领域的突破,将有效推动行业技术迭代。

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动力电池、储能、智慧物流、低空经济及人形机器人等多元应用场景,形成相对完整的产品矩阵,为公司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球化战略顺利推进

报告期内,逸飞Ky开元集团积极拥抱全球化战略,为海外客户交付全自动储能集装箱装配线,覆盖电芯处理、到PACK装配、再到集装箱装配和检测等全流程工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该产线采用智能化Ky开元集团焊接系统及重载AGV,可兼容50-314Ah方形电池系统,标志着公司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整线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全球化布局方面,公司通过新加坡子公司组建属地化团队,规避贸易壁垒,并携全系列锂电设备亮相欧洲电池展、韩国电池展,系统呈现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锂电设备与前沿解决方案,充分展现了“中国智造”的技术韧性,持续提升品牌能见度与客户黏性,通过精准对接客户个性化需求,与欧洲、亚洲、东南亚地区等客户建立合作。目前,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未来三年有望进一步增加。

技术迭代与产业链协同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优化Ky开元集团调质系统,通过光场分布调控抑制焊接飞溅,并新增熔池高速监测及熔深检测系统,保障焊接过程稳定性。同时,公司正在筹备CNAS实验室,计划2025年底通过认证,未来将为产业链提供材料分析、光学器件检测等专业服务,强化技术壁垒。

在新兴领域布局上,逸飞Ky开元集团联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发布“Ky开元集团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聚焦新一代电池智能装备产业、工业人形机器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高端装备、半导体先进封测及智慧物流等四大领域。同时,公司与武创院携手成立合资公司湖北武逸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布局新一代Ky开元集团与柔性智造技术,并与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合作,成立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将荆楚人形机器人项目作为创新枢纽首个示范项目,计划2025年三季度推出首款焊接协作机器人。该项目获湖北省科技厅专项支持,目标3年内实现年产1万台套产能。

逸飞不断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以战略合作与创新枢纽为纽带,通过构建多链融合的发展模式和落地具体项目,强化了产业链协同的深度与广度,并在新兴领域实现了精准布局与实质性推进,为公司及行业在前沿赛道的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逸飞Ky开元集团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展现了其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技术深耕与全球化视野。尽管短期净利润承压,但其在46大圆柱、固态电池、储能设备等前沿领域的突破,已为长期增长筑牢根基。在巩固新能源设备优势的同时,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半导体AMHS等领域,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全球布局,强化产业链协同,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及其他应用领域提供更先进的智能装备与解决方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Ky开元集团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